内蒙古
您的位置: 复禾首页 > 蒙医科普 > 蒙医方剂 > 正文

祛巴达干药物

发布时间:2017-07-06 14:21   编辑:李柳娇

祛巴达干药物 以治疗巴达干偏盛而导致的生理功能紊乱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蒙药,亦称镇巴达干药。

功用 本类药物大多以酸、辛、咸味为主,具有淡、热、轻、锐、糙、动等克制巴达干秉性成分的效能,是兼有药味功效及本性功效的药物。

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恶心、食欲不振、胸口灼热作呕或呕吐酸水、消化不良,胃痛,胃胀,不思饮食、频繁嗳气,唾液粘稠,浑身乏力不振等症状。常用药有寒水石、芫荽子、川木香、柿子、石斛、碱、光明盐、石菖蒲、石榴、姜、高良姜、荜茇、白胡椒、芡实、蛇床子、狼胃、照山白、山柰、黑种草子、角盐、灰盐、辣椒等。

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应用祛巴达干药时一般以数味或多味药物配伍,并结合不同病位,症状特性及治疗作用,选用如下君药:治疗胸口灼热、泛酸等巴达干热症以芫荽子、川木香、寒水石、柿子为主;助胃火以蛇床子、辣椒、三热药、狼胃为主;治疗消化不良以石菖蒲、碱、光明盐为主;治疗巴达干赫依症以山柰为主;治疗赫依血相搏及胃痛以木香为主;治疗所有巴达干寒症以石榴为主,照山白为副或加用上述药物。祛巴达干药常以热开水送服;以蜂蜜做药引服用。

(1)查干胡椒(白胡椒)

常用祛巴达干,助胃火药材。本名首载于《四部医典》。药用始载于《百方篇》。为胡椒科攀援状木质藤本植物白胡椒Piper nigrum L的干燥去皮成熟果实。

产地和性状 胡椒原产于印度、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、泰国、越南等热带地区的国家。目前中国云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福建、台湾等省区已有栽培。在白胡椒变红时采收为宜,用水或石灰水浸泡数日,将果肉擦去,洗净,晒干。

白胡椒最外层为内果皮,圆球形或略呈长圆球形,直径3~5mm,顶端稍扁,并有微凹陷的小圆脐,基部有小凸起。表面灰白色或淡黄白色,平滑,以放大镜观察呈凹凸不平状,顶端与基部间有10~14条不明显的浅色线纹。气芳香,有刺激性,味辛辣。

性味和功能 白胡椒味极辛,性热、轻、燥、糙、锐、动。具有助胃火,消食,开胃,祛巴达干赫依功能。主治巴达干赫依,消化不良,胸口痞,铁垢巴达干、胃痛,寒性腹泻,皮肤痛痒等症。

成分和药理 果实含胡椒碱(Piperine)、次胡椒酰胺(piperylin)、胡椒油碱(piperolein)A、B、C,胡椒新碱(Piperanine)、挥发油等。油中主要成分为胡椒醛(Piperonal)、二氢香芹醇(Dihydrocarveol)、氧化石竹烯(Caryophyllene oxide)、隐品酮(Cryptone)、顺式-对-2-稀-1-醇(cis-p-2-menthen-1-ol)、顺式-2,8-二烯-1-醇(cis-p-2,8-menthadien-1-ol)、反式-松香苇醇(trans-pinocarveol)、胡椒酮(pipertone)等。药理实验证明,①胡椒碱有抗惊劂、镇静作用。②胡椒碱制剂应用于临床,对癫痫治疗效果良好。③浸泡胡椒的水、醚或酒精提取物在试管内试验或给被感染的大白鼠作体内试验,证明有杀虫作用。④胡椒碱可用于配制解热剂。

服用和禁忌 本品与白豆蔻等止吐药及草果、照山白等助胃火药配伍,用于配制七味杜鹃散,可治呕吐、腹泻、胸口痞,铁垢痞、胃痛等症;治疗瘙痒、疥疮症可配硫黄、白矾等止痒,杀虫药,是用于配制三味胡椒散的君药。多用于配制汤、散、丸等内服药。希拉热病患者忌用。

(2)荜荜灵(荜茇)

常用祛巴达干寒药材。别名布利茵额莫(温药)。荜荜灵一名始载于《智慧之源》,来源于梵语,意为蚂蚁腰,因本药材的形态而得名。三热药之一,其药用首载于《百方篇》。为胡椒科多年生攀援藤本植物荜茇Piper longumL的干燥近成熟果穗。

产地和性状 荜茇在中国云南省有野生,广西、广东、福建省有栽培;印尼西区、菲律宾、越南、印度、尼泊尔、斯里兰卡也有出产。9~10月间果实由黄变黑时采下果穗,晒干。

荜茇果穗圆柱形,略弯曲,长2~4.5cm,直径5~8mm。果穗柄长1~1.5cm。表面褐色或黑褐色,有多颗小浆果紧密交错排列,浆果上端呈圆形、顶部有残存的柱头,各浆果之间有圆形苞片。质地坚硬而脆,易折断,断面可见6~10个浆果呈放射状嵌生于果穗轴中;浆果卵圆形,直径约2mm。有类胡椒香气,味辛辣。

性味和功能 荜茇味辛、性温、腻、锐、轻、燥。具有助胃火,祛巴达干赫依,调和体素,壮阳,平喘,祛痰,止痛功能。主治巴达干赫依并发症,铁垢巴达干,消化不良,恶心,寒性呕吐腹泻,腰腿痛,肾寒,喘咳,失眠等。

成分和药理 果实含胡椒碱、棕榈酸(palmitic acid) 、四氢胡椒酸(tetrahydropiperic acid)、十一碳-1-烯-3,4-甲撑二氧苯(l-undecylenyl-3,4-methylene-dioxybenzene)、哌啶(piperine)挥发油、N-异丁基癸二烯-反-2-反-4-酰胺(N-isobutyldeca- trans-2- trans-4-dienamide)、芝麻素(sesamin)、少量荜茇酰胺、荜茇宁酰胺、胡椒酰胺(pipercide)、荜茇壬二烯哌啶(pipernonaline)、双异桉脂素(diaeudesmin)、荜茇茇十一碳三烯哌啶(piperun-decalidine)、荜茇明宁碱(piperlonguminine)、二氢荜茇明宁碱(di-hydropiperlonguminine)、以及几内亚胡椒酰胺(guineensine)等。药理实验证明,荜茇中提出的油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枯草杆菌、蜡样芽胞杆菌、结核杆菌、痢疾杆菌、伤寒氏菌丁和B-卵黄色八叠菌等均有抑菌作用。从荜茇油中提的胡椒碱对青蛙、小白鼠和狗能产生使其中枢神经兴奋作用。

应用 治疗胃消化不良,食欲不振等寒症,荜茇可与石榴、肉桂、白豆蔻等助胃火药配伍,用于配制四味石榴散;治疗咳嗽,胸闷气短等症可配天竺黄、白豆蔻等止咳,平喘药,用于配制九味竺黄散;治疗肾寒,尿浊,腰腿酸痛,阳痿可配羌活鱼,五根、菥蓂子、羊睾丸等滋补壮阳药,用于配制壮阳剂;治疗寒性腹泻可配肉桂、三热药等止泻,助胃火药,用于配制八味肉桂汤;治疗失眠症配白豆蔻、香旱芹等镇赫依药,用于配制三味豆蔻汤。常用于配制汤、散、丸剂等内服药。

(3)嘎古拉(草果)

常用祛脾寒药材。本名来源于梵语,首载于《智慧之源》。草果在六良药之中属治疗脾脏病症良药,药用首载于《医经八支》。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Amomum tsao-ko Crevost et Ltmaire 或红草果A.hongtsaokl C.F.Liang et D.FangBaidoukou的干燥果实。

产地和性状 草果生于山坡疏林下。现有人工栽培品种。产地中国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省区。红草果生于山坡疏林下及灌木丛中。产于中国广西和云南南部地区。8~9月果熟时摘取果实,晒干。

草果果实椭圆形,具三钝棱;长2~4cm,直径1~2.5cm;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,有很多明显的纵沟及棱线;顶端有一个圆形突起的花萼残基;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。果皮质地坚韧,易纵向破裂,果皮内面呈浅棕色,有光泽。果实3室,中轴胎座,每室含种子8~11枚,聚集成长球状。种子圆锥状或四至多面体,长宽均约5mm,表面红棕色,灰白色膜质假种皮,在较快的一端有一凹形的种脐,合点在背面中央,呈小凹点状,汇合点与种脐间有纵沟状的种脊。种皮坚硬,种仁(胚乳)呈灰白色。种子气香,味辛辣。

性味和功能 草果味辛、性温、燥、糙、轻。功能祛胃脾寒性赫依,助胃火,促消化。主治脾脏巴达干,消化不良,寒性呕吐腹泻,胃赫依,腹胀,赫依性头疼等症。

成分和药理 草果含挥发油约3%,油中含α-和β-蒎烯、1,8-桉叶素(1,8-cineole)、对聚伞花素ρ-聚伞花烃(ρ-cymene)、α-松油醇(α-terpineol)、壬醛(nonanal)、癸醛(capric aldehyde)、反-2-十一烯醛(trans-2-undecenal、为本品中的辛辣成分)、芳樟醇(linaloolo)、樟脑、反-S-烯醛(为本品中的辛香成分)、橙花醛(neral)a-,-b、香叶醇(geraniol)、草果酮、橙花叔醇(nerolidol)等。此外草果还含有淀粉和油脂等成分。另含微量元素(ug/g):锌69.2,铜7.33,铁57.2,锰283.7,钻0.89。

应用 草果与诃子、波棱瓜子等凉性清希拉药和白豆蔻等温性镇赫依药配伍,用于为配制十九味草果散的君药,可治脾脏寒热诸症。治疗消化不良,寒性腹泻,配以石榴、三良药等助胃火,消食药物,用于配制九味石榴散;治疗上行赫依,司命赫依及头部刺痛,配以木香、丁香、小茴香等调和赫依血相搏药物。多用于配制汤、散、丸剂等内服药。

(4)阿那尔(石榴)

常用巴达干病之贵药材。来源于波斯语,本名首载于《五体清文鉴》。其药用始载于《百方篇》。为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石榴Punica gran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或种子。

产地和性状 石榴生于向阳和排水条件良好的肥沃土壤中,为庭院常见的栽培树种。原产巴尔干半岛至伊朗一带地区。中国各省区现均有栽培,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也普遍有种植。秋季采收成熟果实,晒干或低温烘干,除去宿存花萼,或将石榴种子剥出,晒干。

石榴果实呈类圆球形,直径4~7cm,摇之有响声,多破碎。皮表面红棕色、棕黄色或暗棕色,有麻点,顶端具残存的宿萼,基部有短果梗或果梗脱落的痕迹。果皮破开后,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,有隆起呈网状种子脱落后的小凹坑及种蒂裂痕,果皮厚1.5~3mm,质硬而脆,断面黄色,石榴种子呈具棱角的粗糙小颗粒状,一端较大,有时数个粘连成团块。外种皮晶莹多汁,黄红色至暗褐色;中层为亚骨质的内种皮,淡红棕色,质地较硬。种仁乳白色,子叶重叠卷曲。气微,味酸甜。

性味和功能 石榴味酸、甘,性热、锐、糙、动、腻、燥、轻。具有助胃火、祛赫依巴达干、消食,开胃,止泻功能。主治消化不良,巴达干病,恶心,肺赫依,大肠赫依,肝赫依,肾赫依,寒性腹泻,腹胀,嗳气等症。

成分和药理 果皮含石榴皮鞣质(punicalin)、矢车菊素-3-葡萄糖苷(cyanidin-3-gluco-side)、2,3-0-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(punicalagin)、矢车菊素-3,5-二葡萄糖苷(cyanidin-3,5-diglu-coside)、蜡(wax)、树脂、甘露醇、糖、树胶、菊糖、粘质、没食子酸、苹果酸、果胶和草酸钙、异槲皮苷。从鞣质中分得:石榴皮苦素(granatin)A和B、石榴皮鞣质(punicalin),2,3-0-连二没食子酰石榴皮鞣质(punicalagin)。果皮、根皮均生物碱,已分离出:石榴皮减(pelletierine,punicine)、异石榴皮减、伪石榴皮减(pseudopelletierine)、N-甲基石榴皮减(N-methy lisopelletierine)等。药理实验证明:①石榴皮煎剂在试管内对4种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。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菌痢和慢性阿米巴痢,具有显著疗效。②石榴皮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

应用和禁忌 消化不良、胃寒、恶心等症常配肉桂等祛寒药或配用白豆蔻、荜茇等盛胃火药;治疗胃胀、肠鸣、食不消,腹泻症则用四味石榴散和配用高良姜,以助胃火、消食;复原精微可用四味石榴散加红花;治疗腹胀,下清赫依不利宜配紫硇砂、肉桂、姜、荜茇、光明盐、草果等镇赫依药,用于配制十三味石榴散。多用于配制汤、散、丸剂等内服药。肝热者忌用。

推荐阅读

蒙药常用品种及分布特点
1949年以来,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医药工作。组织大量的人力、物力,对蒙药的发掘、收集整理、资源普查与开发利用、新药的研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。在医疗、科研、教学、药材的产、...[详细]
2017-07-07 11:42
对蒙医药中饮食疗法的认识
蒙古族人口480.6万,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自治区。蒙古族自古以畜牧和狩猎为主要经济手段,被称为“马背民族”。蒙古族擅长烤、煮、烧,以肉奶制品为主食,并且嗜饮奶茶及马酒。蒙古族饮...[详细]
2017-07-07 11:41
蒙古族医学起源及特点之概说
蒙古族医学是以居住在蒙古高原为中心地带的北方少数民族,在长期的生活、生产历史过程中,同自然灾害和疾病的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之结晶。它在发展过程中,吸收了藏医及古代印度医...[详细]
2017-07-07 11:35
看蒙医学的传统正骨绝技
传统骨伤科是蒙医学的一门主学科,蒙族历代都能出一些正骨名家。明末著名蒙医绰尔济·莫尔根,就是蒙医正骨、治伤外科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出生在内蒙古东部区,从小努力学习民族医学,全面...[详细]
2017-07-07 11:19
蒙族药学发展的历史概述
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,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医药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,它吸收藏医、汉医及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,逐步形成具有鲜...[详细]
2017-07-07 11:03
关注蒙医药,发展蒙医药
很小的时候听妈妈讲过一个她自己的故事。妈妈说,她还是个姑娘的时候,身体很好。后来,赶上打仗,白天国民党打进城去,晚上又被解放军打出去。老百姓不知什么时候就得往山里跑。她因为带...[详细]
2017-07-07 10:59
认识、了解蒙医学
蒙医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,也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。它是蒙古民族长期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,几千年来,在防病、治病、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中,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[详细]
2017-07-07 10:56